近年来,一方面,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以“农”字打头,显现国家、政府对“三农”的重视和支持;另一方面,国内大型资本不断介入猕猴桃产业,典型代表是联想控股;同时,猕猴桃做为“水果之王”,自身营养价值无与伦比,激发了众多投资商的热情。以上三方面因素直接催生了国内猕猴桃产业发展,进入到了一个“白热化”阶段。一夜之间,猕猴桃成了潜力股的代名词,成了资本聚集的炙热点,成了财富与梦想的航标和旗帜,成了趋势,成了潮流------
笔者从事猕猴桃20余年,亲眼目睹了产业的成长,亲身经历了产业的发展,亲自参与了产业的经营,其中的酸甜苦辣,自有体味。随着近年来在国内外猕猴桃产区多次考察、学习,和国内外同行的切磋、研讨和交流,一直以来,想把自身看到的,经历的,感受的对产业一些问题,进行整理,倾吐于同行,不是想给产业泼冷水,只想引起同仁的警觉和反思,以期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。
以下是对我国猕猴桃产业投资热的一些问题汇集及一点浅见,旨在抛砖引玉,是为念。
1.一味追求规模,动辄数百亩、上千亩,贪大求洋,相互攀比,唯恐自己的面积小于别人,至于如何经营则另当别论。大家知道,据新西兰官方报道,新西兰全国专营猕猴桃的农场2700多家,拥有发展面积1.33万公顷,每个农场平均拥有自种面积约4.93公顷,换算成亩数不到75亩,这个数据和我们在新西兰几个农场看到的面积相当。事实上新西兰60%以上农场栽植面积都在5-10公顷之间。相比之下,新西兰农场主的投资规模为什么这么“小气”,是不是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。
2.不关注企业自身如何发展,更多精力投入跑项目,一味依赖项目支撑,投机心理非常严重。这种心理的投资者不乏其例。个人认为,项目是短期“供给”,数量总是有限,发展才是王道,才是长久之计。项目支持对涉农企业发展非常重要,必要的项目一定要争取,但企业过多依赖项目,注定没有前途。典型案例是陕西眉县一家猕猴桃公司建园(1500余亩)已过7年,至今仍未投产。
3.盲目上马,没有项目规划和系统运营方案,纯粹属于从众投资心理。对项目缺少全方位调研,只看到商机,看不见危机,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。目前国内合资、独资猕猴桃公司,转产、中途解体的有很多先例;处于发展困境,进退维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。我的一个浙江朋友斥资百万,投资了一个300亩猕猴桃公司,今年第三年,夏季因为苗木旱死毁园,随机解体。至于从上世纪在陕西周至、户县等地圈地投资的猕猴桃公司更是不乏惨败案例。
4.缺乏技术支持,不愿技术投入。没有对农业企业发展技术主导地位的充分认识,思维停留于农业是最简单的项目的肤浅认知,殊不知,相对于工商业,农业企业的技术支持有更重要的地位,最大的障碍是农产品生产直接受自然不可控因素干扰,基于此,农业企业能否正常发展,企业经济效益可否持续保障,直接受企业技术和科研力量影响。我的一个重庆朋友,在海拔1200米的山顶种植了100多亩红阳猕猴桃,第四年仅仅挂果一年,次年受冻百亩果园瞬间全毁,技术因素导致的毁园不胜枚举。
5.长江流域不重视灌溉设施配套,黄河流域不重视排涝规划配套。长期以来,长江流域猕猴桃产区,一致认为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,重点是排涝而非灌溉;黄河流域以灌为主,很少考虑排涝。事实上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,这种惯常思维存在很大隐患。2013年夏季,浙江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贵州等长江流域猕猴桃产区,经受了持续高温干旱的考验。不完全统计,至少3-4成幼园遭受苗木旱死毁园;总体减产不低于40%。猕猴桃产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。黄河流域每年秋涝导致成龄园积水受损,不明原因的树体早衰和早亡,每年发生,涝积毁树平均在15%左右,近年呈上升趋势。而这些情况的发生,与人为因素直接关联,如何规避类似问题继续发生,是摆在我们所有猕猴桃人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。
6.过分强调短期收益,早产,超载十分普遍严重。多数猕猴桃苗木经销商,过分夸大早产和高产,引诱一些投资商在管理上步入歧途。加上现在遍地是所谓的“专家”蛊惑,动辄给一些品种冠以“卫星”产量,把地方经验推而广之,使初入猕猴桃的投资者过分关注高产而非科学管理,导致毁园死树比比皆是。2010年笔者在浙江上虞调查,发现不到10年树龄的红阳果园,大量出现死树,比例超过40%,仔细一看,整个果园几乎没有疏果,任其挂果,这样的管理随处可见。最严重的当地在两年生红阳初果树最高挂果120余个,株产达到30斤以上。加上膨大剂滥用,刚结果不几年的果园,到处缺垄断株,园貌十分不整齐。相比于新西兰6年初果,50年以上果园找不到死株,我们是不是对猕猴桃有点极不“人道”?
7.品种选择混乱。一窝蜂发展红阳、黄金果和金艳,不关注品种特性,不了解品种适应性,不结合自己当地气候,不清楚自己市场定位,一味轻信所谓的专家或苗木经销商的信口雌黄,结果园子还未挂果,苗木死亡过半。参照一下国际猕猴桃发展百年历史,为什么几乎只有一个海沃德品种充斥天下,名扬全球。不是科研机构没有研发,不是野生资源没有优系可选,实在是能经得起全球各地气候数十年检验的优良品种太少,因此,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优良品种是非常严肃和专业的一件事情,不是我们目前的草率、盲动和跟风所能选定框定的。
8.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和农村实际情况对接困难。多数大型资本投资猕猴桃的企业,沿袭过去企业管理做法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很好从农村宏观整体环境统筹考虑,对目前农村投资环境预估过于乐观,未能深入调研,把过多精力投入项目本身的筹划而非环境改善,导致项目实施和推进困难重重,时间无止限拖延,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。个人认为,要顺利推进项目必须有一个桥梁和过渡,否则,很难达到企业的预想。
9.现代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等高科技元素设计空白。许多猕猴桃投资公司,基于自身销售经营需要,进行种植园生产。很少考虑果园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。现实是农村精壮劳动力在城市流动,在家的多数劳动力是中老年,加上现在青壮劳动力无人介入农业生产,直接导致园区用工急缺,规模化的园区只好采用粗放管理,不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,而且劳动效率极为有限。参考国外农场管理,规模化种植公司务必要把机械化和智能化管理纳入常规管理范畴,否则,正常运营无从谈起。连续3年来,周至县在武功县投资的猕猴桃种植总面积不下5000亩,企业超过10余家,投资额逾千万。由于规划是依据传统农业进行园区布局,加上投资认识不足,毫无现代农业新科技新技术应用,在没有适宜管理模式前提下,运营成本使许多投资者举步维艰,苦苦支撑。
10.忽略产业新动向,忽视产业发展瓶颈。产业发展来自自身的最大障碍是目前溃疡病的肆虐和爆发。从2010年新西兰溃疡病的报道,仅仅只有2-3年时间,新西兰的黄金果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毁园,据相关消息,目前已超过一半以上黄金果园已毁,产量产值损失巨大。虽然现在已培育出G3、G9、G11等替代品种,但其抗性还有待时间验证。作为中华系黄肉主打品种,黄金果代表了一个时代,代表了一个高度,但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当年的优良品种代表,因为一个病菌,就毁于一旦。为此,新西兰相关组织,斥资60亿新元,进行全力攻关,截至目前,似乎没有多大进展,唯一有报道的是美国一家公司采用噬菌体进行该病尝试预防,真正全面解决溃疡病的方案依然处于空白。试想,一个溃疡病使新西兰这个猕猴桃王国束手无策,陷入被动,我们凭什么来抵御目前这个全球都无能为力的病菌的大规模侵袭-----
以上是我的浅见,希望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和反思。能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呐喊呼吁,是我们猕猴桃人共同的担当,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
© Copyright 2018 桃韵初恋 版权所有 手机:15065882380